攻城失败的核心问题通常集中在部队配置、时机把控和战略协作三个层面。器械兵种的选择直接决定了攻城效率,普通兵种如骑兵、盾兵的攻城值普遍仅有40左右,而器械兵基础值可达100,三个S级适性武将组成的器械队甚至能突破400攻城值。但许多玩家误用主力部队硬拆耐久,不仅效率低下,还可能因兵种克制被守军轻易击溃。攻城前未清除驻城部队就直接上器械,会导致器械兵在无保护状态下被守军消耗殆尽。
守军恢复机制要求玩家在1小时内完成耐久拆除,否则驻城部队会满血复活。部分同盟未统一进攻节奏,主力与器械脱节:主力过早出击消耗体力却未压制备战时间,器械又因行军速度慢未能同步抵达。未采用卡秒策略——即器械先出发、主力延迟15秒进攻,导致敌方有机会针对性拦截器械队。这种时间差若超过5分钟,攻城周期会被拉长甚至中断。
战略层面忽视协同防守也会导致功亏一篑。敌方若在线,可能通过驻守或调动部队干扰攻城,需预留二线主力保护器械。但常见错误是同盟成员各自为战,未提前规划营帐驻扎以维持士气,或未拦截敌方增援。尤其在高等级城池攻坚中,未分配专人压制守军复活,器械队将反复遭遇战斗而无法专注拆耐久。
攻城需消耗大量兵力,若器械队兵力未达守军1.5倍,易因战损过快退出战斗。部分玩家未提前侦查目标城池的耐久值和守军规模,盲目出兵;或忽略敌方同盟的动向,在耐久即将耗尽时被其他势力抢占领。未利用俘虏机制获取视野,无法预判敌方防御部署,也是攻城失败的隐性因素。
精准的兵种选择、严格的时序控制、严密的防守协作以及充分的情报准备,缺一不可。只有系统化解决这些问题,才能从本质上提升攻城成功率。